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

聚光灯后,薪火相传——专访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冠军及指导老师

  2024年11月16日,秋色刚刚从银杏叶子上褪去,初冬的寒风却怎么都无法让陈雨亭与何海盈同学激动而热烈的心冷却下来。当主办方宣布她们二人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德语辩论赛夺冠的时刻,她们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的师生们都难掩激动的喜悦,这是北大外院德语系连续第三届在这届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北大外院德语系曾在2019年第十二届德语辩论赛折桂、2022年第十三届德语辩论赛跻身全国四强。)

 

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副处长林蕾娜(Lena Link)为获得冠军的陈雨亭与何海盈同学颁奖

 

  德语本科教学的“奥林匹克”

  全国高校德语辩论赛在德语本科教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说,这是德语本科教学的“奥林匹克”。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外研社等单位的大力推动下,这项赛事书写了不短的历史。

  辩论不仅是口舌之争,更是思想的交锋,而语言是思想交锋的基础,外语辩论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不低的难度。全国高校德语辩论赛全程都体现着“难”。本届辩论赛汇聚全国44所高校的参赛队伍,采用线上预赛、线下决赛的方式举办,其中16支最为出色的队伍进入复赛,而复赛则采用单败淘汰制,直至产生最后的冠军。

  到了上场阶段,赛方并不会给选手太多的时间准备。辩论采用双人组队、现场抽取对手、论题与正反方的规则,每场辩论前仅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想而知,所有选手都被迫“轻装上阵”。

  然而,纵然荆棘满路,总有人可以登顶这座“奥林匹克之巅”。陈雨亭是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2021级的本科生,在辩论中担任一辩,何海盈则是2023级的本科生,承担了二辩的职责。陈何二人均是通过“保送生考试”进入北大外院的,何海盈在入学前就有不俗的德语功底(在外语界这些学生被称为“高起点”),不过陈雨亭则是在进入北京大学后才从零开始学习德语的,二人组成的队伍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荣膺全国冠军,这背后既有她们二人的不懈努力,有德语系师生的默默支持,也是多年来德语系教学实力的体现。

 

陈雨亭与何海盈同学在赛场上

 

  薪火相传,永不独行。

  在谈到比赛前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做了哪些准备时,陈雨亭与何海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她们会心地笑着说:“大家的支持和帮助那可太多了”。

  比赛开始前,她们并没有奢望能够拿到什么样的荣誉,当回忆起比赛时的场景,陈雨亭与何海盈谈的更多的是对手给她们带来过怎样的挑战。

  她们的指导老师,德语系助理教授毛明超老师抢过话头说:“她们一直都是这么谦虚,其实她们两个同学真的很厉害。我自己本科时也参加过这个比赛,当时止步四强,所以我知道想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多么不容易。”毛老师特意在“四强”两个字上顿了一顿,然后接着说:“站在我的视角来说我是觉得她们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和她们pk也可能会输。”

  在场上,陈雨亭与何海盈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陈雨亭颇有“大将之风”,一副“半永久平静脸”陪伴她走过了一场又一场比赛,每一场都可以稳定地首先进行表达与质询,将一辩的角色进行了出色的诠释。何海盈则常常会抛出发人深省的观点,在题为“是否应在学校普遍开设‘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辩论中,面对反方关于教育资源不足等方面的论据,何海盈的反问“如果一个地区贫穷到没有网络,教育没有教材,难道这个地区就不会受到洪水的影响吗?”将比赛带入了尾声。提到这些精彩的观点与反问,毛明超老师说:“我在电脑前看直播时,这些论据一出,我真的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就好像感觉胜券在握。” 现场老师评价说:“北大辩手太棒了,思维之敏捷,语言之漂亮,气场之强大,令人心服口服。”

  毛明超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未能线下陪伴她们参与比赛,然而他的支持却从未缺席。赛前,他为陈何二人提前整理了详细的辩论素材,甚至具体到了辩论中可能用到的表达方式,常常在深夜发一大段微信,这也为陈何组合夺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复赛阶段,他都守在屏幕前全程观看直播,每一场比赛之后毛老师都会打电话给她们分析局势,指出问题,找出应对方法。

  除了指导老师的全程陪伴外,德语系一直延续着“薪火相传,永不独行”的优良传统。场上虽然只有陈何两位同学在尽情地施展才华,但是场下她们有一个二十人的团队为她们做“智囊团”。德语系各个年级的同学们会分成小组,把初赛的所有比赛全部看一遍,进行细致的复盘与分析,系里的老师们也会提供专业指导,甚至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也会参与进来。北大德语系曾在2019年第十二届德语辩论赛折桂、2022年第十三届德语辩论赛跻身全国四强,即使这些优秀前辈已经去了国外留学,也会顶着七个小时的时差为陈何二人进行模拟练习。这其间的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并肩战斗,薪火相传,令人动容。

 

毛明超老师和陈、何两位同学回忆备战的难忘瞬间

 

  德语系,来了绝对不亏!

  淬火成金,百炼成钢。赛场的卓越表现反映了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优异的教学质量。谈到比赛中的收获,陈雨亭同学说:“我性格比较内向,本身就不爱说话,更别说辩论了!如果没有毛老师的鼓励,我是绝对不会参加这次比赛的,很感谢老师和搭档一直鼓励我,比赛前我甚至紧张地发抖,这一路走来对我的心态有很大的提升。”

  毛明超老师看着两位学生的成长,露出了十分欣慰的微笑。对于德语系的教学,他是十分自豪的。他让两位同学从学生的角度向大家介绍德语系的培养模式。陈雨亭介绍道:“我们的培养方案比较全面,在重视外语四门基本功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老师们在大一就会给同学们开串讲课,请每位老师来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在学术上令大家窥见一方新天地,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

  谈到本科生教学,毛老师有着丰富的心得。他娓娓道来:“其实教学的幸福很少人能真的理解,指导学生是不容易的,比如这次比赛,我和她们两个人的交流都是在凌晨,这些工作确实需要用爱发电的热情。我全程都在观赛,她们刚开始的几场比赛其实没有那么理想,但是看着她们渐入佳境,我真的为她们的胜利跳起来。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学生成长,肯定是会有很大的收获,这种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比赛结束后,好多朋友过来跟我说北大辩论太强了!德国朋友对我说‘北大,实至名归!’据说德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回去后也给大家讲我们的学生有多么厉害,这些点滴,让我们所有人都受到了莫大的鼓励。”

  对于北大外院德语系,毛老师更是自豪万分:“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的精读教学团队,每一届我们都有很厉害的学生冒出来,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零起点,从ABC学起来的,比如陈雨亭。我们的课程是不简单的,学生们都很头大,课程多、教材多、进度极快,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这些都是成才路上必经的。我们并非把学生扔进‘泳池’里不管,我们的中方教师与外教会全程参与,分班教学,教材会突出现实性,课外也会组织很多活动。我们的学术海报常常刷屏,从学术报告,再到政治外交领域的座谈交流,我们甚至会强制学生提问,之后还会复盘你的问题提得好不好。所以只要你愿意学,我们都会保证你学到东西。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没有水课,每门课都有其价值,我们的风格符合大家对于德国的一切刻板印象,特别严谨,特别扎实。”

  “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毛老师津津乐道的一点,陈雨亭与何海盈也对这一点深表赞同。她们表示:“德语系的老师们很愿意去帮同学们解决问题,会很认真地对待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毛老师还补充道:“德语系是个大家庭,这句话不是空话。我们不会把所有的比赛和荣誉都倾注到某几个特别优秀的同学身上。我们强调的是对学生负责,分别培养,共同成才,比如配音、演讲这类比赛会让低年级学生参加,辩论则让高年级同学参加,论文类的学术比赛则会要求所有本科生都积极参加,对待高起点和零起点我们都是一视同仁,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目的。”

 

毛明超助理教授为我们介绍德语系的教学体系

  

  窗外的风些许凛冽,但毛老师、陈雨亭同学、何海盈同学,以及德语系所有师生之间的情谊如此温暖,最后,德语系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欢迎全国各地对德语感兴趣的同学报考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加入外院人大家庭。德语系,来了绝对不亏!

 

  文| 倪丽慧、王乃懋

  图| 王乃懋、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