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

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举办国别和区域研究——中亚研究系列讲座

       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下午,本学期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中亚研究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顺利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傅正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侯艾君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乾老师先后受邀主讲,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施越助理教授主持。三场讲座均于三教304教室举行。
       2020年11月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傅正助理研究员带来首场讲座,题为“‘东方问题’与‘中亚问题’——19世纪英国对俄政策”。 傅正老师学术兴趣落于中国思想史,曾出版著作《古今之变——蜀学今文学与近代革命》。本次讲座,傅正老师从思想史的角度,以英俄博弈为题阐述如何深入研究近代历史上的国际政治。

 

 
(傅正助理研究员讲解19世纪的英俄大博弈)

 

       傅正老师首先探讨了“中亚”这一概念的形成。他强调,在研究国别和区域问题时,不能仅局限于域内国家,而要兼具全球视野。接着,傅正老师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对英俄在中亚地区活动的相关论述入手,向同学们阐述了“东方问题”形成的历史源头,并沿思想史脉络梳理了从欧洲革命到东方问题乃至亚洲问题的因果链条。最后,基于对英俄大博弈的深入讨论,傅正老师进一步延伸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与内涵。他指出,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并非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塑造作用,而在于人类活动如何突破地理环境限制,是人的政治权力关系对于地理环境的投射。傅正老师针对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定位的思考引发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2020年11月1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侯艾君研究员应邀来访我院,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乌兹别克案’:苏联后期反腐败运动评析”的讲座。侯艾君老师长期从事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现当代史研究,是国内少有的贯通历史和当代问题的学者,曾出版著作《车臣始末》等重要学术著作。

 

 
(侯艾君研究员讲解20世纪后期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案”)

 

       讲座中,侯艾君老师首先回顾了我国中亚研究的现状,向同学们阐释了中亚现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接着,他以“乌兹别克案”为例,深入剖析了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侯老师指出,研究中亚现当代史应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重视对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就“乌兹别克案”的相关问题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与侯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侯老师提倡通过实地调研法、多重证据法进行史学研究,并表达了对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同学们的鼓励和期许。他的深刻见解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2020年11月25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乾老师应邀来访我院,就“中亚能源政治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战略博弈”举办学术讲座。刘乾老师长期从事俄罗斯中亚能源问题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多项有关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的课题,并发表相关主题论文十余篇。本次讲座,刘乾老师以土库曼斯坦能源战略博弈为例,探讨了能源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刘乾老师讲解中亚能源政治)

 

       讲座中,刘乾老师首先对中亚各国的能源形势和能源政策进行了全景式回顾。由于中亚油气资源主要集中于滨里海盆地,而里海作为远离港口的内陆咸水湖,决定了中亚各国油气外输高度依赖管道的特性,这也成为区域内外各种力量博弈的焦点。外输通道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中不仅夹杂政治、经济、外交多重因素,还受到自然、地理、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管道地缘政治”格局。刘乾老师依次分析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及日韩在中亚油气领域的开发现状与政策目标。

 


(刘乾老师讲解土库曼斯坦能源战略)

 

       随后,刘乾老师深入到土库曼斯坦能源行业,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表,揭示出该国目前的资源分布情况及能源战略困境。刘乾老师指出,尽管土库曼斯坦致力于寻求能源出口多元化,但由于该国远离目标市场,且油气管道过境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均为行业竞争者,过境安全问题成为土最主要的国际能源合作诉求。得益于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中国已成为土库曼斯坦最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对象国。在中土天然气合作可观的大背景下,刘乾老师亦敏锐地洞察到双方在定价等问题上的潜在矛盾。刘乾老师在本次讲座中以中亚能源政治为题,向同学们展示了在地知识与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结合,为有志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后辈学人提供范本和借鉴。
       各场讲座之后,施越助理教授结合自身对中亚问题的研究经验和在中亚国家田野考察的经历,与各位主讲人进行了交流,并对将历史学、经济学与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结合的方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同时,他也鼓励在场的同学们以严谨的态度继续探索国别和区域问题,在语言技能、在地知识和学科训练三个维度上深化自己的学识和见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别和区域研究贡献前沿学术成果。

(文/籍春蕾、詹丹妮  摄/马萍  审校/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