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团委】《生活的匮乏是他的缪斯——马丁?瓦尔泽在中国》纪录片放映交流会成功举办
2017-06-05
6月2日晚,《生活的匮乏是他的缪斯——马丁•瓦尔泽在中国》纪录片放映交流会在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新楼401会议室举办。活动由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与单读联合主办,由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团委、学生会承办。纪录片导演刘宽、副导演王夕旻受邀来到现场担任嘉宾。德语系2014级硕士黄超然担任主持。
作为德国当代“文学君主”,现年90岁的马丁•瓦尔泽依旧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他仅长篇小说就有二十多部,被授予的奖项有三十多个,包括联邦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奖,以及最有政治和公众影响力的德国书业和平奖。瓦尔泽一方面因为自己充满争议的言论,常年活在风口浪尖之上;另一方面则执着于“为自己写作”,不满足于现实生活的匮乏,而是栖居在高于生活的文学世界之中。
持续约40分钟的影片内容丰富,编排用心,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整个影片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从《恋爱中的男人》来看瓦尔泽创作小说,尤其是创作爱情小说的动力;透过《批评家之死》去回顾瓦尔泽和他的老对头赖希•拉尼茨基之间的来回博弈,以及瓦尔泽备受争议的言论;以《第十三章》为基础,解析瓦尔泽语言的外延内涵,作品的深刻而不乏语言狂欢,及其文学上的重要地位;最后从《惊马奔逃》出发,探讨个人幸福中的假象,点出瓦老创作的持续性,展现瓦老对于生活、写作和生命的看法。通过对这位国际文学大师及其在中国的译者、读者和研究者的访问,影片串联起了对于大师作品的朗读和诠释,带领观众从影像中探索大师写作的本质动机。
影片放映结束后,现场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和同学们,与两位导演进行了愉快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了对于德国人和德国文学的印象与感受、影像作品的采编与制作过程、文字和图像的互译性以及瓦尔泽的作品与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对于重大人生命题的态度和思考。德语系主任黄燎宇老师也对讨论内容做出了点评和补充,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交流会主动围绕第一课堂,有效结合专业与兴趣,通过影片展映、主创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丰富繁荣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校园国家化水平。外院将坚持开展此等以语言、文化、历史等内容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模式,助力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本次交流会主动围绕第一课堂,有效结合专业与兴趣,通过影片展映、主创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丰富繁荣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校园国家化水平。外院将坚持开展此等以语言、文化、历史等内容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模式,助力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