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2023年全国研究生东方文学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2023年7月7日下午14时,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协办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东方文学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顺利闭幕。本次暑期学校以“东方文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通过线下讲座、学术论坛等形式,为学员提供师生交流、展示自我和相互启发的机会。

 

暑期学校海报

 

  6月26日至7月7日,东方文学暑期学校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带来19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学术讲座,授课内容涵盖东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学员们展现了宽阔的文学和文化视角,提供了多元的研究和思考方法。

  北京大学陈明教授《新文科背景下的“东方大文学”与文明互鉴研究》通过回顾百余年来中国的学术史,揭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传统,梳理“东方大文学”研究的学术源流;透过北京大学新时代的学术实践,展开面向“东方大文学”的新思路与新征程;并通过“二鼠侵藤”等具体的例证,分析“东方大文学”与文明互鉴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钟志清研究员《本土化与多元化:当代以色列文学解读》通过对以色列文化传承与文学遗产的研究,找寻全球化语境中东方文明的多样化形态的重要例证。中国人民大学索罗宁(Kirill Solonin)教授《中亚文献研究和历史学:如何理解多语种地方文献》以西夏语、藏语、梵文文献内容和翻译特色讨论非汉语记载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穆宏燕教授《14世纪波斯文学艺术的双重辉煌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动》以《史集》、蒙古大《列王记》等插图本为线索,揭示波斯细密画如何将来自中国绘画艺术的强烈影响一步一步地消化吸收,形成具有波斯艺术自身特征的独特画种,最终实现了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辉煌。

  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赵京华教授《21世纪:新国际主义的可能性——以日本左翼思想家、文学家的思考为线索》通过回顾二战中卓越的共产主义者尾崎秀实、世纪之交重要的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柄谷行人等日本进步知识界对于新旧国际主义的思考,探讨超民族超党派的建基于个人主体自由联合的新国际主义。北京大学翁家慧副教授《当代日本文学中的性别叙事》以当代日本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品为例,结合历史语境与时代背景,分析不同阶段性别叙事的特点,揭示其所蕴含的批判性与现实意义。北京大学范晶晶长聘副教授《印度的两大史诗与梵语“史传”传统》通过对《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梵语“史传”传统的探讨,梳理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化中的传承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展研究员《危机时刻的世界文学话语实践》从“世界文学”出发探讨民族与文学、全球性文化危机的文化策略等问题。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侯宇翔教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进程、特征与思潮》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为线索,探究中东地区的“世界”“宗教”“现代化”等问题。北京大学熊燃助理教授《泰国现当代文学文本里的“东北”:地域、族群与身份的书写》从文学出发,解析泰国文化语境中的“东北”意涵。

  北京大学林丰民教授《马哈福兹小说的世俗主义与社会主义观照》围绕马哈福兹小说中的世俗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照,探讨其对当代中东社会的重大影响。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全球史观与印藏、汉藏佛教语文学》从全球史观出发,解构现有的印藏、汉传、藏传、显教和密教研究等学科分野,于印藏佛教语文学之外,建构汉藏佛教语文学这一新的佛教研究学科。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对史诗的概念、类型、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解析,揭示了世界各民族的古代和当代史诗对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替代的文明互鉴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张洪仪教授《从阿拉伯小说布克奖管窥阿拉伯小说发展》通过对阿拉伯“布克奖”小说的解析,描摹当代阿拉伯小说的整体风貌。北京大学史阳副教授《菲律宾阿拉安人神话和仪式中的治疗与救灾》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构建菲律宾阿拉安人神话和仪式中治疗与救灾的基本模式,解读其人文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跨文化研究的方法与个案——从中国文学、海外文学与民间文学一般研究方法切入》梳理了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发展历程,指明在中国文学、海外汉学、民间文学之间展开跨文化研究有助于促进学者对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整体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琴知雅长聘副教授《中韩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对中韩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动向进行介绍,并对今后中韩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北京大学丁莉教授《文学他国化过程中的文本与图像:日本古代文学的典型案例》运用中国学者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文学图像论等创新理论,分析日本古代文学在接受中国文学时经过不同程度的变异最终走向他国化的典型个案,探讨这个过程中文本与图像的互动关系。北京大学吴杰伟教授《菲律宾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性:认同、反抗与回归》梳理了菲律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与菲律宾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读。

  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讲座主持人的支持与付出。在本届暑期学校中,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的林丰民教授、陈岗龙教授、翁家慧副教授、金勇副教授、史阳副教授、范晶晶长聘副教授、刘英军助理教授、熊燃助理教授、任宏智博士,以及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肖凌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讲座与点评的巧妙结合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学术盛宴,激励大家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继续勇攀学术高峰。

  7月5日和6日晚,暑期学校东方民间文学论坛、西亚北非文学论坛、东北亚文学论坛、南亚文学论坛和东南亚文学论坛分别在外院新楼举行。暑期学校学员在论坛中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史阳副教授、翁家慧副教授、范晶晶长聘副教授、马宇晨博士、任宏智博士、孔雀博士,以及北京第二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肖凌教授分别在不同的分论坛中对学员们的汇报进行精彩评议,为学员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林丰民教授在闭幕式中致辞

  

  暑期学校闭幕式由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丰民教授、北京大学东南亚系主任史阳副教授出席闭幕式。首先,来自分论坛的五位学员代表——石子萱(北京大学)、田小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珂妮(北京外国语大学)、金一萌(南开大学)和郝静(四川外国语大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论文和研究心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接着,暑期学校部分学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此次暑期学校的收获和感想,他们表示,通过此次东方文学暑期学校,自己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扩展了学术视野,还结交到了学术伙伴,受益良多。随后,林丰民教授向完成暑期学校课程的学员们表示祝贺,向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志愿者们表达感谢。林老师鼓励学员们在未来的研究中积极拓宽研究视野,关注东方文学和文化,共同推动东方文学学科的发展。最后,林丰民教授和吴杰伟教授共同向本届东方文学暑期学校获奖学员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闭幕式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获奖学员及学员代表分享研究心得

 

学员分享学习感想

  

文:张京京

图: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