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16日,由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湖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19所高校的近四十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会。
 


       会议由开幕式、主题演讲、分论坛发言讨论及闭幕式四部分组成。
       开幕式由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系主任李婷婷老师主持,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副院长、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王丹老师致开幕词。王丹老师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后,向大家介绍了“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的创办及发展经过。作为北大百廿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2018年11月,我系以“跨学科视野下的朝鲜(韩国)学研究”为主题,邀请活跃在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韩国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等领域的中青年优秀学者参加。希望大家打破学科界限,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深入省视、探讨朝鲜(韩国)学研究的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亦期待以此加强朝鲜(韩国)学科中青年学者与文、史、哲等人文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搭建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结识志同道合的学术伙伴的良好平台,为日后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谋求新的突破口。筹办论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以论坛为契机,撰写中文论文,让朝鲜(韩国)学学者在国内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首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并一致希望将此论坛继续办下去。此后2019年11月和2020年12月相继在山东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届、第三届论坛,论坛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支持。王丹老师向三年来为论坛带来精彩学术讲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老师、潘建国老师、北大历史系王元周老师、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南亚系系主任陈明老师、亚非系王浩老师、山东大学韩国学院牛林杰老师、历史系苗威老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孙科志老师致以衷心感谢,也向担任本届论坛主旨发言嘉宾的蔡美花老师、张琏瑰老师、毕玉德老师、所有与会学者及参与论坛筹备的全系教师及研究生同学表达真诚的谢意,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有志于从事朝鲜(韩国)学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能够进行平等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以期碰撞出思想火花,获得学术灵感。

 



       在主旨演讲部分,湖南师范大学蔡美花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张琏瑰教授和复旦大学毕玉德教授分别从国别区域研究、国际关系和计算语言学的角度,围绕朝鲜(韩国)学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发展前沿、研究方法以及未来方向,为与会学者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蔡美花教授以《东北亚文明:区域和谐的新路径》为题,着眼于文化认同对地区合作的促进作用,系统阐释了东亚文明圈以儒家理念为基础的历史脉络、近代以来的调整与重塑,以及未来建构具有普世性核心价值理念的新路径。张琏瑰教授以《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角度和方法的思考》为题,指出当前半岛问题研究中存在陷入具体问题和细节探讨、缺乏系统历史文化积累等问题,并从区分主要矛盾、重视内因等角度,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深化半岛研究的重要作用。毕玉德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对语言智能的演进模式、知识与数据驱动方法相结合的第三代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以及基于计算语言学的朝鲜语语言模型建构原理和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深入分析。
 


       “语言及教育研究”分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鲁锦松老师、北京语言大学乔文老师先后担任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赵新建老师组织综合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赵新建老师以《从句类功能角度看韩汉句末助词的表现类型》为题发言,从句类功能的角度,对韩汉句末助词进行对比。中央民族大学白海波老师以《设计朝鲜语正书法检测系统的诸问题研究》为题发言,考察了朝鲜语正书检测方法和文书编辑器上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朝鲜语正书法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北京外国语大学汪波老师以《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朝鲜语基础阶段教学的行动研究》为题发言,阐释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朝鲜语基础阶段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与教学效果。山东大学李羡老师以《当代韩国应急语言能力建设研究》为题发言,借鉴国家应急语言能力分析模型,结合灾害社会学信息理论,深入探析当代韩国应急语言服务的具体规划与实践。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迟琳琳老师做题为《韩国语名词性从句包孕复句构式偏误分析及学习者加工策略》的发言,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韩国语学习者在学习韩国语名词性从句包孕句的构式时存在的偏误类型、原因和构式加工策略。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任倩倩、卢锦仪、魏雪娇、单清从、赵娜,以及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博士研究生后博文分别以《平易近人》汉韩文本中隐喻不一致的现象、基于口语语料的韩汉话题标记对比研究、韩国语连接词尾“-느라고”的语义交叉现象、汉语焦点算子“就”同韩国语表达的对比研究、汉韩副词“都”“다”的多功能用法及语义关联顺序对比研究、韩汉真实性副词的语义地图研究的问题为主题发言。
 


       “文学研究”分论坛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分组,分别由我院朝(韩)语系琴知雅老师、南燕老师担任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李丽秋老师组织综合讨论。北京外国语大学李丽秋老师以《朝鲜时代文人对钱谦益的批判研究》为题发言,系统分析了朝鲜时代文人对钱谦益为人、文风、观点三个方面的批判情况。对其为人的批判集中于其变节降清一事;对其文风的批判主要是认为其作品古文陈言、邪淫谲怪、半儒半佛;对其观点的批判分为纠正其诗文集中关于朝鲜叙述的错误、对其在《皇华集》跋中贬低朝鲜的言论提出驳斥及质疑钱氏编撰诗文集的标准。我院朝(韩)语系文丽华老师做了题为《<聊斋志异>与<九云梦>的梦境空间比较》的发言,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分析两部作品的结构差异和共同点,考察两部作品中通过梦境所呈现出的现实欲望与社会状况。北京外国语大学韩梅老师以《“幸今四海同文轨,最好游观上国光”——朝鲜朝文人权近<应制诗>中的经典中国形象书写》为题发言,以朝鲜朝文人权近《应制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特点,分析朝鲜民族社会集体体验与记忆、作者个人的具体体验和认知产生了何种影响,并探讨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其中的作用。中国农业博物馆赵瑶瑶老师以《朝鲜燕行使笔下的文天祥祠研究》为题发言,详细论述了朝鲜燕行使对文天祥祠的记录和描绘及由此体现出了燕行使对文天祥的态度。中国传媒大学孙鹤云老师以《中国文学图书在韩国的影响力(2017-2020)》为题发言,从传播和文学翻译的视角论述了近三年来中国文学作品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指出近三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增长速度比古典文学更快,小说始终维持了主流的地位,影视剧对于中国小说在韩国传播的推动作用持续发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晶老师以《基于描述翻译学视角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韩国文学翻译改写现象研究》为题发言,以20世纪80年代翻译的韩国文学作品为对象,采用ST和TT的比较分析方法,呈现韩国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被改写的实际案例。青岛农业大学的李雄老师做了《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的发言,分胎动期、发展期、深化及停滞期、复兴期四个阶段对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评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剖析,总结出每一时期的具体评论内容与倾向。
 


       “历史文化研究”分论坛由我院朝(韩)语系李婷婷老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周晓蕾老师先后担任主持,我校历史学系王元周老师组织综合讨论。山东大学刘畅老师以《试探、突破与同行:建交前的博览会与中韩关系》为题发言,以韩国最新解密档案为基础,梳理了建交前中韩两国关于博览会的互动历程和各阶段的变化特征。我院朝(韩)语系宋文志老师以《跨层次利益交换:文在寅政府时期美韩同盟的重塑》为题发言,探讨了美韩通过不同层次之间的利益交换实现同盟利益协同的机制。天津师范大学金爱华老师以《琉球事件与清朝对朝政策的转变》为题发言,回顾琉球事件始末,分析了李鸿章和何如璋等对琉球事件应对之策的讨论,探讨了清朝对琉球事件的应对之策所体现出的对朝政策的转变。中山大学黄永远老师以《饮食与认同:韩国的狗肉文化史》为题发言,从文化史角度追溯韩国食狗之风的历史变迁过程,探讨基于饮食的文化认同构建机制。天津师范大学王萌老师以《韩国的青年政治参与现状、影响因素及政党组织重塑——政治代表性的视角》为题发言,聚焦近年来韩国青年参政的困境,分析其背后的形成原因、韩国三大政党的组织重塑,提出韩国青年参政问题对今后韩国政坛走向的影响。最后,中国传媒大学范柳老师以《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韩外宣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文版的中国特色表达翻译为例》为题发言,探讨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文版的中国特色表达翻译,为对韩外宣翻译提供了崭新视角。
 


       闭幕式由我院朝(韩)语系宋文志老师主持,赵新建老师、王元周老师、李丽秋老师从分组发言基本情况、研究方法、主要特色等方面对“语言及韩国语教育研究”“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分论坛的论文发表和讨论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点评。湖南师范大学蔡美花教授为本次论坛致闭幕词,蔡美花教授对“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的举办宗旨及论坛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为国内朝鲜(韩国)学优秀学者们提供了交流学术成果、探索新的研究方向的良好机会和平台,论坛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也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期待论坛常办常新,不断为国内朝鲜(韩国)学的发展提供新动力。最后,王丹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再次感谢以高度认真态度参加本次论坛的所有与会学者,并代表主办方表达了将继续办好论坛的决心与意志。
       为期一天的“第四届博雅中韩人文学论坛”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成功落下帷幕。


摄影:李梦、康美玲、金艳
撰文: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