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波斯语

        北京大学波斯语专业成立于1957年,系国内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波斯语教学和科研单位。北京大学的波斯语言文学教研工作在国家、校院系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经过老中青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迄今在波斯语教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促进了中国“伊朗学”的蓬勃发展。

        一、教学和人才培养

        北大波斯语专业主要教授现代波斯语和伊朗的文学、历史和文化,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伊朗文化知识的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自1957年成立至今的60余年里,本专业先后招收了16届本科生,总计22名硕士研究生和7名博士研究生,并开办多届短期培训班,共培养出近三百名波斯语人才。知名校友有1957级邢秉顺(中国前驻苏联大使馆和俄罗斯大使馆文化参赞、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1958级华黎明(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前驻阿联酋大使、前驻荷兰大使,中东问题知名专家)、1958级张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波斯文学翻译家)、1960级元文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古代伊朗宗教知名专家)、1982级穆宏燕(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1982级陆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现当代伊朗问题知名专家)、1987级程彤(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1991级蒋晓峰(知名战地记者,先后供职于新华社、凤凰卫视)等。

 


1958级本科生与系主任季羡林以及外教合影(1960)


1960级本科生在天安门广场(1961)


1960级本科生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前(1961)


1971级本科生师生课余在外文楼


1971级本科生师生在长城教学实践


1982级全体师生合影(1985)


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建院十周年波斯语专业校友合影(2009)


2016年波斯语暑期研修班开班合影


北京大学研究生公共波斯语课程师生在北京的伊朗餐厅(2016)


北京大学波斯语辅修课程第一节课后师生合影(2016)


2016级本科生在伊朗使馆参加新年活动(2017)

        二、学科建设

        北京大学波斯语言文化学科作为全国首家建立的相关学科,60多年来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不断摸索和前进,在学科建设上开创出一条自主创新、兼容并包的成功之路。

        1. 师资队伍建设

 


毛主席与阿富汗查希尔国王的会见中,叶奕良老师在做翻译(1964)

 

        1957年北京大学波斯语专业开设初期,国内并没有波斯语专业人才,波斯语教师是从伊朗邀请的专家。1960年,张鸿年老师作为本专业培养的第一位教师留校任教。1964年,在阿富汗学成波斯语的叶奕良和曾延生老师来到北大任教,填补了专业的师资空缺。此后长期任教于本专业的教师还有本校培养的李湘、滕慧珠、王一丹、程彤、时光、沈一鸣、刘英军等人,持续为专业补充新的教研力量。目前在职教师共四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讲师各一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梯队。

 


伊朗使馆文化参赞马赫达维普尔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与波斯语教师合影(1998)


伊朗总统哈塔米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为我国波斯文学专家颁发中伊文化交流杰出学者奖(2000)

 

        截至目前,来华任教的伊朗专家累计已有十余位,多是伊朗波斯语言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如巴赫蒂亚尔(Bakhtīyār)博士等。他们不仅在波汉、汉波词典的编纂、伊朗著名诗集的翻译等工作上尽心尽力,而且在回到伊朗后,还积极研究推介中国文化,成为中伊文化交流的桥梁。

 


罗豪才副校长授予巴赫蒂亚尔教授北京大学优秀外籍教师荣誉称号(1994)


北京大学有关校领导与波斯语专业师生在临湖轩接待夏希迪先生


第二届中国高校波斯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培训班(2005)


第三届中国伊朗学专家暨波斯语教师研讨会与会学者合影(2014)

 

 

        2.教材和工具书建设

        1984年曾延生教授编写了一、二年级的波斯语精读课本,为此后基础波斯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7年,李湘老师在伊朗学者夏希提博士的关心和指导下,编写了汉、维、波三种文字对照的自学教材。这本教材于198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出版的波斯语课本。

        1991年,李湘老师编写的《基础波斯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正式结集出版。这是我国自行编写的第一套全面、系统的波斯语教材。

        在2004年和2005年,滕慧珠老师首次编写出版了国内的高年级波斯语精读教材——《波斯语教程》第三册和第四册。为适应新时期的波斯语教学需要,李湘老师重新编写了《波斯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新版教材于2008年出版,并于2016年出版修订版。

        曾延生、滕慧珠老师合编的《波斯语实用口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增订)和李湘老师编著的《波斯语三百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根据生活场景安排对话练习,是具有一定波斯语水平的学生自学波斯语口语、了解伊朗风情的好课本。

        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叶奕良、张鸿年、曾延生三位老师主编的《波斯语汉语词典》。

        1996年,在北京大学伊朗文化研究所和德黑兰大学德胡达大词典编纂所的共同努力下,曾延生老师主编的《汉语波斯语词典》面世。

        2003年,曾延生教授主编的《波斯语汉语谚语 汉语波斯语成语词典》正式出版。

        2016年,李湘、张鸿年老师与伊朗学者孟娜共同编撰的《精选汉语波斯语词典》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三、学术研究

        1990年,在德黑兰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关怀和支持下,波斯语专业成立伊朗文化研究所。

 


罗豪才、叶奕良、季羡林、吴树青、夏希迪(从左至右)在伊朗文化研究所成立典礼上(1990)

 

        围绕“伊朗学在中国”这一主题,波斯语专业学者们在语言、文学、历史这三个领域辛勤工作、刻苦钻研,举办了各种高品质的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书籍和论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波斯经典文库》的翻译工作于2000年最终完成并出版发行。这一长达十八卷的翻译巨作,囊括了古代伊朗几乎所有的著名诗人的代表作,是本专业波斯文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为中伊文化交流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该文库有两套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伊朗总统哈塔米亲笔提名,目前分别收藏于中国和伊朗国家图书馆。

 


伊朗驻华大使及文化参赞与《波斯经典文库》的译者在北京大学的首发式上(2002)

 

        1997年,由叶奕良教授翻译的《伊朗通史》(上下册)也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完整详细阐述伊朗历史的中文作品,现已成为研究伊朗学的必备书籍。

        张鸿年教授翻译的学术著作《四类英才》(商务印书馆,2005年)、《伊朗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11年)和《波斯帝国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昆仑出版社,2014年)等也相继出版。

        波斯语专业教师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张鸿年教授的《波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昆仑出版社,2003年增订)和《列王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王一丹教授有关拉施特《史集》的中文专著《波斯拉施特<史集•中国史>研究与文本翻译》(昆仑出版社,2006年);时光副教授的《<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校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等。

 


波斯语专业教师部分学术成果


第一届伊朗(波斯)文学研讨会(1991)


第四届波斯语言文学研讨会暨张鸿年、曾延生、叶奕良教授表彰仪式合影(2005)


第一届伊朗学在中国研讨会(1992)


波斯语文献与蒙元时代研讨会合影(2013)


第六届“伊朗学在中国”研讨会合影(2016)

结     语

        北京大学波斯语言文化学科经历六十余年的发展,在波斯语教学和伊朗学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本专业师生继承了老一辈伊朗学人的优良传统和丰富成果,继续努力,力争在中伊关系、伊朗学研究等领域为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

 

波斯语专业在职教研人员简介


王一丹

        1966年生,1982年进入北京大学波斯语专业学习,1999年取得伊朗德黑兰大学波斯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波斯古典文学、波斯历史文献学及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史集·中国史〉校注》(波斯文)和《波斯拉施特〈史集·中国史〉研究与文本翻译》,译著《鲁拜集》《玛斯纳维(第四卷)》,编译《波斯-伊朗神话传说》《伊朗民间故事》等。


时光

        1978年生,1996年进入北京大学波斯语专业学习,2009年取得伊朗德黑兰大学波斯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波斯语言文学、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史,已出版《〈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校注》《旅游汉语》《汉语乐园》《中国外交》等专著、教材及译著,在《东方研究》《世界宗教评论》《电影艺术》《丝绸之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沈一鸣

        1982年生,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波斯语专业学习,2015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波斯苏非哲学散文、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文献、伊朗现当代文学,已出版《春园》《灯,我来熄灭》等多部译著,在Iranian Studies、《回族研究》《丝绸之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刘英军

        1977年生,1996年进入北京大学波斯语专业学习,2015年取得北京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波斯语言文学方向博士学位,现为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助理教授、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波斯文学、伊朗史诗、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史,近年来在《西域研究》《国外文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